美女裸体视频安全网站,久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,国产真实一区二区三区,欧美animal av,应聘护士被医生摸出水,少妇高跟鞋做爰20p,萝稚嫩紧窄h发泄调教

今天是: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
當前位置: 首頁 > 黨建工作 > 百年歷程
百年歷程

三份歷史文獻中的“九一八”

發(fā)布時間:2021-09-22 16:31:38   瀏覽量:260次

9月初,經(jīng)歷幾個月重新布展的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已經(jīng)進入緊張的收尾工作。白樺林的帳篷、松花江畔的人群、北大營的斷壁……沉浸式的博物館里,讓人一下子回到90年前那個對沈陽人來說格外肅殺的秋天……

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殘歷碑。人民網(wǎng) 邱宇哲攝

展館內,由魯迅美術學院院長李象群制作的一組群雕,正在進行底座的安裝。這組群雕里共有九人,或著西裝,或著長褂,但神態(tài)中都透出篤定。他們就是向世界吶喊出九一八事變真相的“九君子”。

“九君子”群雕。人民網(wǎng) 邱宇哲攝

在群雕不遠處,工作人員正在布展,她手里的藏品,正是“九君子”冒死搜集的日軍侵華證據(jù)——《TRUTH》的復刻件。

TRUTH

1931年9月18日晚10時20分,日本侵略者炸毀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路軌,嫁禍于中國官兵,并以此為借口,炮轟沈陽東北軍北大營駐地,制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。

1932年,在當時中國政府代表的要求下,國際聯(lián)盟組織(以下稱國聯(lián))同意派出調查團,實地了解九一八事變的真相。得知這一消息,以銀行家鞏天民為代表的沈陽9位知識分子,秘密組成“沈陽愛國小組”,冒死搜集日本侵華的鐵證,向世界發(fā)出中國人的“聲音”。

他們是著名銀行家鞏天民,金融家邵信普,醫(yī)學教授劉仲明、畢天民、張查理、李寶實、于光元、劉仲宜,教育家張韻泠。

小組成員在劉仲明家里開過一個緊急會議后,一場驚心動魄的“取證”工作開始了。

當時的沈陽日軍橫行,百姓大多閉門不出,偶爾出門也是腳步匆匆。時任奉天商會會長的鞏天民卻異常忙碌——為了拍攝到日軍侵華的證據(jù),鞏天民通常會選擇在陽光最好的上午行動。

有一次,為了拍財政廳門前的布告,他懷揣相機,偷偷爬到財政廳對面一家商鋪的房頂?shù)鹊疥柟鈩偤弥鄙湓诓几媾粕希柼烀衩闇蕰r機,“取證”成功。

對于有些日軍張貼的告示,白天就不方便“行動”了,“九君子”就等到晚上再拿著水瓶子,把告示潤濕后完整地取下來。比告示更難“取證”的是日軍直接發(fā)給偽滿洲國政府的“內部”文件。往往需要做大量的工作,了解哪些文件既有價值,又有可能接近,而且必須具體到存放在哪兒、由誰來保管?掌握這些還不夠,如果對文件管理員思想情況摸得不準,貿(mào)然請求拍照,很可能會被當場檢舉逮捕。光是為拍到一份這樣的文件,“九君子”需要進行周密計劃,花許多天作相關人員思想工作。

40天的時間,一厚摞的素材整理成冊,又用了8天的時間打印出來。材料的內容大致分兩大部分:第一部分是各種侵華證據(jù)的匯編;第二部分是各項證據(jù)的詳細說明書。為了便于國聯(lián)調查團閱讀,由劉仲明、張查理和鞏天民負責,將材料譯成英文,裝訂成冊,簽上名字,然后裝入繡上“TRUTH”字樣的藍色布包。

《TRUTH》的復刻件。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供圖

《TRUTH》向世界展示了大量原始性、實證性和系統(tǒng)性兼?zhèn)涞淖镒C實物,對最終形成的《國聯(lián)調查團報告書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

1933年2月24日,國聯(lián)正式表決時,以42票贊成1票反對的壓倒性態(tài)度,承認東北三省為中國領土的組成部分,否認日本發(fā)動九一八事變是“合法自衛(wèi)”,確認偽滿洲國是日本違背東北人民意愿建立的。

這是國際社會第一次為九一八事變做出的正式定性,不僅拆穿了日本政府一直以來各種不實之詞,將其罪行公諸于眾,也在輿論和道義上獲得了國際社會對中國人民反抗侵略的支持。

鮮為人知的是,“九君子”中的銀行家鞏天民,其實是一名共產(chǎn)黨員。他早已于1925年秘密加入中國共產(chǎn)黨,1927年轉入地下工作,成為一個真正的潛伏者。除了周恩來、潘漢年外,沒有人知道他的身份。直到1978年鞏天民去世,他的兒子在整理遺物時才發(fā)現(xiàn)鞏天民的真實身份。

但《TRUTH》材料,人們只是聽說過,卻從未見過。“九君子”和他們的后人也一直在尋找,卻始終沒有結果。

鞏天民的孫子鞏辛向我們講述了尋找《TRUTH》的經(jīng)過。2008年,他和他的家人在幾經(jīng)追尋后,終于收到了日內瓦聯(lián)合國圖書館館長的一封電子郵件——《TRUTH》的原件就收藏在這里。鞏辛的姐姐鞏捷趕到日內瓦圖書館,對原件進行了拍照并制成光盤,交由國內的家人影印并復制了那個藍色的布包。

2010年9月17日,“九君子”的后人集體將這份珍貴的《TRUTH》影印資料,捐贈給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。

《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》

九一八歷史博物館西南6公里的福安巷3號,一間硬山式青磚瓦房,靜靜地坐落在樓群之間。

中共滿洲省委舊址。人民網(wǎng) 邱宇哲攝

這里曾經(jīng)是老沈陽城最熱鬧的地方——北市場,三教九流、魚龍混雜。隱藏其中的這個小院,就是中共滿洲省委機關所在,中國共產(chǎn)黨第一份抗日宣言就從這里發(fā)出。

九一八事變的第二天上午,中共滿洲省委的幾位主要領導人——省委書記張應龍、組織部長何成湘、宣傳部長趙毅敏、秘書長詹大全、軍委書記廖如愿,就在小西邊門附近的詹大全家里召開了常委緊急會議。會議內容是討論當前的形勢,研究黨如何針對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滿洲而進行斗爭。會議決定要給中央寫一個報告,發(fā)表一個總的宣言。

《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》手稿。人民網(wǎng) 湯龍翻拍

當天,《中共滿洲省委為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領滿洲宣言》就在沈陽發(fā)表了。它不僅是中國第一份抗日宣言,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第一份宣言,史稱“九一九宣言”。

這篇宣言通俗易懂又不失犀利,有助于勞苦大眾明白事變的真相,堅定立場;說理直白簡潔,一針見血地指出事實的前因后果,有效地戳穿國民黨政府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的謊言與欺騙。宣言直接指出這次事變的危害,把血淋淋的現(xiàn)實擺在人們面前,催人警醒;同時,這篇宣言并不是空喊口號,而是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。

這份宣言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發(fā)出,在于滿洲省委對日本侵略者的長期關注。早在1927年12月22日,時任中共滿洲省委書記的陳為人就在《關于中共滿洲省委臨委工作給中央的報告》中表明,“在滿洲的反日工作,要占革命工作的大部分”的指導方針,并不斷對日本的侵略本質予以猛烈的抨擊和揭露。

在九一八事變前夕,中共滿洲省委特科人員就發(fā)現(xiàn)在沈陽站出現(xiàn)了諸多異常的現(xiàn)象:日本兵在城內巡邏、火車站附近增加了圍擋、水塔增多了哨兵駐守……根據(jù)種種跡象推斷,日軍即將發(fā)動侵略戰(zhàn)爭。

中共滿洲省委舊址,復原的刻印宣言場景。人民網(wǎng) 湯龍攝

趙毅敏在晚年回憶,當時省委把文件刻印出來后,通過共產(chǎn)黨員、共青團員和進步學生,在街頭熱鬧的地方偷偷一撒,帶到學校往同學的書集里一塞,宣言就發(fā)出去了。

“這次沖突是奉天北大營中國軍隊破壞南滿鐵道所引起的,三歲孩子也不會相信這些話……只有工農(nóng)兵勞苦群眾自己的武裝軍隊,是真正反對帝國主義的力量?!?/span>

這份宣言讓當時惶恐不安的東北民眾第一時間聽到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的聲音。

從九一八事變開始,東北人民不畏強暴,同仇敵愾,浴血抗戰(zhàn)。中共滿洲省委根據(jù)中共中央的指示,先后在東北成立抗日游擊隊、東北人民革命軍、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。由此,中國共產(chǎn)黨成為領導東北軍民抗日的中流砥柱。

《抗日聯(lián)軍第一路軍歌》

九一八事變后,中共中央做出了《關于日本帝國主義武裝占據(jù)滿洲與目前黨的緊急任務的決議》,號召東北人民開展游擊戰(zhàn)爭,打擊侵略者。在此后的14年間,在中國共產(chǎn)黨領導下,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有力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氣焰。據(jù)統(tǒng)計,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對日作戰(zhàn)次數(shù)10余萬次,牽制76萬日軍,消滅侵略者18萬。

“我們是東北抗日聯(lián)合軍,創(chuàng)造出聯(lián)合軍的第一路軍。乒乓的沖鋒陷陣繳械聲,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……”由楊靖宇作詞的《抗日聯(lián)軍第一路軍歌》,是抗聯(lián)將士傳唱最多的歌曲之一。

馮仲云書法作品《抗日聯(lián)軍第一路軍歌》。 遼寧省博物館供圖

在遼寧省博物館最近展出的“筆墨映丹心”中,曾任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第三軍政治部主任馮仲云手抄的《抗日聯(lián)軍第一路軍歌》,展現(xiàn)了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英勇不屈的斗爭精神和豪邁氣概。

“奪回來丟失的我國土,結束牛馬亡國奴的生活”,就是在這樣的歌聲中,楊靖宇率部前后展開了兩次西征。

湯溝靖宇石。1936年,抗聯(lián)一軍第一次西征會議在這塊石頭上召開。圖片來源:遼寧日報

遼寧省本溪縣草河掌鎮(zhèn)和尚帽子山腳下有一個叫湯溝的地方,河岸邊有一片嶙峋的黑色巨石,雖歷經(jīng)風雨沖刷,仍保持著當年的模樣,老百姓稱之為“靖宇石”。

就是在這堆黑色大石頭上,召開了抗聯(lián)一軍師以上干部參加的重要軍事會議,做出了組織抗聯(lián)部隊進行西征、將抗日游擊區(qū)域向遼寧中部和西部擴展、與黨中央及關內抗日武裝盡快取得聯(lián)系的重大軍事決策。這次會議被稱為“抗聯(lián)一軍第一次西征會議”。

1936年5月,楊靖宇命令第一軍第一師出發(fā)西征。但由于被日偽軍三面合圍,不得不放棄西征。半年后,第三師西征部隊400余人從興京縣(今新賓滿族自治縣)出發(fā),一路克服重重困難,沖破敵人嚴密封鎖,經(jīng)過清原、鐵嶺,穿過中長鐵路,于12月下旬到達石佛寺和法庫縣三面船(今沈陽市沈北新區(qū)三面船)一帶的遼河東岸。

但當年冬季氣溫偏高,河面尚未封凍,河口還有日寇把守,西征被迫停止。部隊正待回師時被敵人包圍,在敵眾我寡,且地形十分不利的情況下,血戰(zhàn)突圍,犧牲慘烈。年底,西征部隊余部返回清原游擊區(qū)。

東北抗聯(lián)第一軍兩次西征雖然均未達到預期目的,但仍有積極意義。西征部隊沿途打擊了敵人,破壞了日偽的軍事設施,擴大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及其領導的東北抗日聯(lián)軍的政治影響,是身處日偽嚴密統(tǒng)治地區(qū)的民眾深受鼓舞。

九一八事變的發(fā)生,讓每個人都體會到了家國淪陷的切膚之痛。從厚厚的《TRUTH》文檔上的簽名,我們讀懂了文弱的知識分子在面對外敵入侵時的錚錚鐵骨;從不到200字的《抗日聯(lián)軍第一路軍歌》中,我們讀懂了白山黑水間抗聯(lián)戰(zhàn)士收復淪陷國土的斗志;從泛黃的“九一九”宣言中,我們讀懂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始終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。

九一八事變發(fā)生后,中國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間奮起抵抗,這不僅是中國人民抗日戰(zhàn)爭的起點,同時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(zhàn)爭的序幕。

在14年的抗爭中,中國人民以錚錚鐵骨戰(zhàn)強敵、以血肉之軀筑長城、以前仆后繼赴國難,譜寫了一部驚天地、泣鬼神的雄壯史詩。


|網(wǎng)站地圖|聯(lián)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