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意:仔細看本文的細節(jié)部分,很可能會讓你正確的用上 60000 免稅額度。這是真金白銀。
一年一度的個人所得稅申報開始了。昨天花了一點時間研究一下,發(fā)現(xiàn)這里面值得注意的細節(jié)信息還不少。
其實嚴謹?shù)恼f法,不應該叫「個人所得稅申報」,而是個人所得稅「年度匯算」。按照國稅總局前一段時間的解讀:年度匯算指年度終了后,納稅人匯總工資薪金、勞務報酬、稿酬、特許權使用費等四項綜合所得的全年收入額,減去全年的費用和扣除,得出應納稅所得額并按照綜合所得年度稅率表,計算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,再減去年度內已經(jīng)預繳的稅款,向稅務機關辦理年度納稅申報并結清應退或應補稅款的過程。簡言之,就是在平時已預繳稅款的基礎上「查遺補漏,匯總收支,按年算賬,多退少補」。
年度匯算后,要么補稅,要么退稅。一般而言,如果你年中換過工作,可能需要補稅。為什么換工作年底要補稅?我國個稅按照「累計預扣法」,換了工作到新公司,新公司不知道你之前幾個月的稅率。于是從 0 開始計算稅額。這意味著你換工作之后的一段時間,工資表里的繳稅額度會低不少。
有的時候看工資表誰發(fā)現(xiàn)每個月扣的稅額會有變化。原因也在「累計預扣法」。
有些人符合一定免稅和退稅條件,可以省點錢。
首先是獎金計稅方式,可能得到退稅。具體而言,在個人所得稅應用程序里,到了處理「工資薪金」這一步,選「獎金計稅方式」,在「全部并入綜合所得計稅」和「單獨計稅」之間切換一下,對比估算數(shù)據(jù),只要最后不提交即可,看看是不是有退稅。
還有一個特別值得提醒:子女教育、老人贍養(yǎng)、大病醫(yī)療、住房房貸租房之類的一大堆信息,雖然繁瑣,但建議認真填寫一下,除非你不在乎這點錢兒。因為都有免稅額度。這個和預約時間不沖突,可以提前填好。
有公益捐贈支出的朋友,視公益機構資質而定,或許可以抵稅的,建議提前申請好發(fā)票信息,這次匯算的時候就有用了。
2023 年度的匯算和 2022 以及以前年度相關聯(lián),所以有些信息可以延續(xù)下來,不需要每年都更新。
注意這些都不是什么所謂的「避稅」,在現(xiàn)有環(huán)境下,不要再琢磨怎么避稅了。
在匯算的過程中,可能會看到一個彈窗提示:
您已在經(jīng)營所得匯算清繳中填報了「減除費用」,不可重復扣除。如您需在綜合所得年度匯算中填報,可先更正經(jīng)營所得申報,否則上述項目將默認為 0。
這個是啥意思?每個字兒都認識,估計不少人就是看不懂。
一般而言,如果看到這段信息提示,意味著很可能你要被多扣稅。這段話的意思是,你已經(jīng)被「經(jīng)營所得」的匯算占用了 60000 的免稅額度。而這個額度一旦被占用,則個人「綜合所得」匯算里這里就不能用 60000 的額度了。
正常情況下,是這樣的:
什么是「經(jīng)營所得」匯算,也就是通常所稱的 B 表。如何知道哪家公司提交的信息占用了這個額度?
登錄到網(wǎng)頁端的「自然人電子稅務局」,然后選擇「我要查詢」-「申報查詢(更正/作廢申報)」-「已完成」,會出來上一年度的「經(jīng)營所得個人所得稅年度申報」的記錄,注意看時間,查看這條或幾條記錄里的年度申報記錄,記得點擊翻頁,這里的排除順序有點問題。點擊里面的「計稅詳情」,會看到「允許扣除的個人費用及其他扣除」占用了 60000 額度(也可能是其他額度)。
如果你整條記錄的代繳稅額都是 0,那這里的 60000 就是錯的。為什么這里會默認有 60000,簡單的理解是系統(tǒng)的缺陷好了。
哪些人會有影響?個獨企業(yè)、個體戶、合伙企業(yè)、企業(yè)自然人股東,可能都會有影響。因為 B 表數(shù)據(jù)要早于個人「綜合所得」匯算提交,也就是會先把這個額度占用上。
不管你明白不明白,反正我明白了。如果你還是很糊涂,記得,只要你看到前面的彈窗提示,就去找自己或你擔任股東的公司的財務,要他們注意,不要把「允許扣除的個人費用及其他扣除」的額度帶進去。很多公司的財務在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也不注意。
希望以后這個應用的更新里,能加入一些詞匯表或是名詞說明。要不真的看著挺頭疼。
有人肯定擔心如果自己填寫錯了怎么辦,根據(jù)解讀文件的精神,申報信息填寫錯誤造成年度匯算多退或少繳稅款的,主動或經(jīng)稅務機關提醒后及時改正的,可依照「首違不罰」原則免予處罰。
最后提醒一句:納稅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。
聲明:個人經(jīng)驗,非專家解讀。如有謬誤,歡迎留言指正。
另外,現(xiàn)在多了一項三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個人所得稅專項扣除。